#PvP vs PvE

大部分中国人感到内卷和心累,是因为一直在玩 PvP(人砍人)游戏,而不是PvE(人打怪)游戏。 什么是 PvP? 即零和博弈。资源盘子就这么大,你要多拿一块,我就得少吃一口。 为了赢,你要搞办公室政治、打价格战、举报同行、把同事挤下去。 你的对手是:同学、邻居、同事、同行。 PvE则是正和博弈。你不对抗人,你对抗自然界的稀缺和无知。 你发明蒸汽机、写代码、写教程、做设计。 你凭空创造了价值,没抢任何人的,但把蛋糕做大了。 你的对手是——大家不会用的工具、没人讲过的知识和还没被解决的问题。 朋友在北京北三环有一套老破小,花了60来个请设计师精装。 最近出国工作,准备租出去。 找链家报价 7500/月。她嫌低,拒绝了。 然后自己把图发小红书,半天 2000 赞,私信爆炸。 顺利10000/月租出去了。 有趣的是评论区有个邻居: “我就住隔壁小区,这小区房子太老了,维护的不行,同户型我前年租 7500,今年降到 6800 才租出去。” 我朋友当时万分不解,跟我吐槽: “这人怎么干损人还不利己的事?把小区的房租拉高一点,大家都受益不行吗?” 这人的逻辑明显是PVP存量竞争。 她盯着别人的价格,通过拉踩、比价、劝退来证明“你赢就是我输”。 我的朋友在玩PvE: 她没有去和邻居打价格战。她用小红书作为杠杆,通过审美和内容创造了新的价值。 她赢了,但没有抢走邻居哪怕一个租客,因为目标人群根本不同。 甚至底下评论区都在求设计师,求分享家居品牌, 设计师、家居品牌、有需求的读者以及她本人,多方需求都得到满足,是真的多赢。 作为个体,如何从 PvP 切换到 PvE? 1. 识别战场(止损) 如果你的生意需要不断喝酒应酬、搞定关键人、或者盯着同行的阅读量眼红、去举报对手。 赶紧跑! PvP 浓度过高了,你在消耗生命,争夺存量。 2. 寻找杠杆(进攻) 纳瓦尔说:代码和媒体是新时代最好的 PvE 武器。 如果你是打工人: 不要盯着同事升职,去学一个公司没人会但急需的技能(比如数据分析、AI工具)。 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: 不要打价格战,去找一个交叉领域(比如"心理学×品牌咨询")。 如果你是创业者: 不要天天哪个火了抄哪个,去解决一个行业里没人解决的痛点。 不需要任何人批准,只要你解决了当下的某个难题,市场自会奖励你。 在这个时代,你的护城河应该是你的洞察力(攻克环境的能力),而不是你的手腕(搞人的能力)。 把精力花在对抗问题上,别花在对抗人上。 赢了人,你只得到残羹冷炙; 赢了环境,你创造了一个市场。